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|回复: 0

重庆瞭望丨国潮“出圈”的自信从何而来?

[复制链接]

1327

主题

1327

帖子

4031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031
发表于 6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重庆瞭望丨国潮“出圈”的自信从何而来?
当下许多人都是“低头族”,但谁能想到,南昌大学的一堂课却做到了“抬头率”100%?
近日,南昌大学的《赣剧艺术鉴赏》课场场爆满,教室里一座难求。老师们挥水袖、转折扇、上戏妆,演绎精彩“绝活”;同学们亲身体验,与传统戏剧深情“拥抱”。课堂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后,赢得众多网友点赞。
无独有偶,河北大学“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”何楚涵,最近也总被粉丝们催更。何楚涵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,讲述陆游的“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”,赞叹李清照的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……在何楚涵的讲述中,听众仿佛置身于唐宋烟火生活中。
如今,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国潮,并陶醉其中呢?
南昌大学的《赣剧艺术鉴赏》课。/南昌大学
所谓国潮,大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,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创造出来的产品,或是聚合而成的流行趋势。
我们看到,在街头巷尾,中式夹袄、盘扣皮衣逐渐成为时尚,传统服饰悄然融入日常生活;在线上平台,国风品牌颇受欢迎,古风影音拥趸者众多。人们把“丹青水墨”穿在身上,把簪花钗环戴在头上,把掐丝珐琅纹为美甲;人们聆听沉淀千年的旋律,让它与自身文化基因有了更多同频共振。
这不仅是印象流,更有数据支持。相关数据显示,今年1月以来,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%,其主产地“缝纫机都踩冒烟了”。
而在世界舞台上,“华流”热度也在持续飙升——马面裙元素在国际上频频亮相,汉服屡屡占领海外热搜;“竹编大叔”圈粉“歪果仁”,法语、俄语、阿拉伯版的“敬佩”轮番刷屏;游戏动漫、网文电影、短视频等一系列中国文化产品异军突起……
据统计,去年3月美国最热门的五个应用中,“中国开发”竟然占到四个。世界各地的人们,不经意间就在各种应用中遇见了春分谷雨、朱雀祥云、青山远黛、古道烈马。
可见,东方审美不仅让中国年轻一代喜爱,也俘获了许多“地球村民”的心。
2月2日,北碚区圭来艺术馆,来自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留校学生和留学生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。秦廷富摄/视觉重庆
那么我们不禁要问,国潮何以风靡世界?
因为她别具韵味的东方魅力。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,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演化过程,构筑了不一样的文明气象与精神底色。有学者援引《二十四诗品》为例,如提到典雅,我们说“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”,提到含蓄,我们说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
从“只此青绿”到“满庭芳·国色”,从烟雨染江南到水墨入诗画等,传递出的自然美、婉约美,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盛宴。而那种人和世界激荡生发出的气韵美、诗性美,更令人心驰向往。
因为她广博深邃的文化品类。漫长的时光积累,为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了丰富的审美经验,多民族的融合,也形成了更多文化遗产。我们有楚辞汉赋的瑰丽葳蕤,也有唐诗宋词的千般意境;有宋词元曲的万种风情,也有明清小说的传奇晓畅。
我们从《山海经》里能读到诡谲神异,从英歌舞中能看到奔放热烈,从天青瓷中能品味到恬淡高远……足够丰富的产品,对接着形形色色的审美需求,总有一款能打动你。
因为她世人共通的朴素情感。民族的也是世界的,尽管国别地域各不同,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并没有本质区别。譬如《牡丹亭》《梁祝》等写就的一往情深,同样散见于西方艺术作品中;李子柒、山白等记录的乡村胜景,也同样是西方人追求的田园牧歌。
国民对于身份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高低,往往与这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实力相关。这些年,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跃升,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,国际话语权逐渐增强,给了国人足够的自信。
如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,早已摆脱仰视视角,敢于追求更加自信的审美表达。当对脚下这片土地的“前世今生”有了足够认知,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便蓬勃生长,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东方美学就是“顶流”,并自觉做起审美风尚的引领者。
2023年11月26日,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尤宁城,中国武术运动员进行交流表演。吴晓凌摄/新华社

国潮“出圈”,悄然改变着我们,也影响着世界。比如,越来越多的“洋博主”与中国亲密接触,有效减少了信息传播的“漏斗效应”。中国元素的源源不断融入,也极大丰富着当代世界的审美体验,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。
国潮发展势头很好,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,首先就要警惕把国潮浅薄化。个别人眼见风口已来,来不及认真研究,便一哄而上,将“京剧脸”“书法体”“水墨画”等元素进行简单拼接,粗制滥造;还有的扎堆跟风、同质化复制,今天团扇火了就做团扇,明天“宫廷”火了就处处都是“格格”。长此以往,势必对文化品牌造成消耗。
我们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思考——尽管“中国音量”不断扩大,但相较于“中国体量”,分贝依然不够响亮。中国故事讲不出、传不开的困境,依然不同程度存在。并且在西方叙事中,随意运用中国元素却不尊重的现象也仍有发生。
对此,我们理当更加自信,主动出击,探索更多前卫表达。
俗话说,酒香也怕巷子深,讲述最民族的故事离不开最国际的语言。纵观那些“出圈”作品,或画质精美、构思巧妙,或字幕贴切、旋律动人。国潮要“出圈”,就要找到双方理解交流的连接点,调试出众人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、传播方式,推动东方美学与世界接轨,刷出应有的“存在感”。
在历史中生长,从传统中嬗变。
回溯中华文化的演进进程,创作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,而是讲究传承创新。与古人相往还、与先贤共吐纳,只有赋予古老文化以现代美感,激活现代生活的传统意蕴,“大美中国”才能给予我们更加清晰的精神标识,让国潮傲然屹立于世界。
原标题:国潮“出圈”的自信从何而来?

http://www.snnby.com/jiaodian/125088.html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时间论坛 ( 湘ICP备2022014725号-1 )

GMT+8, 2024-11-22 21:38 , Processed in 0.037208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